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4的文章

外人觀察誌:所謂文化衝擊

因為工作需要和幾個朋友聊了各自在台灣的就業過程,以及自己現在的工作環境。想起其實受訓期間一直很想留下一些紀錄,但每天回到飯店總是因為心理上疲憊不已而無力提筆。 在熟悉業務上其實是漸入佳境的,累的只是每天在學習日本式員工精神和自我認同之間的平衡難以取得這件事。 說起來有些抽象,這間公司近年來強調全球化而招聘海外留學生與外國人,但畢竟母公司的主力市場仍在日本國內,許多視點仍難以更新。例如,儘管總裁和上層董事希望不分日語能力招收外國學生,中層幹部仍以溝通和管理問題阻擋了這份可能性。 同時說到「全球化」這點,不管是強調多益成績,招收美國留學生,都不難看出所謂的全球化其實是「美國化」或「英語化」。當然這和美國的子公司或者總裁的學歷出身有關,但例如受訓期間講師提到日本與海外差異時,重點都還是放在美國。我也因此向講師抗議,提出受訓成員中還有台灣人、印度人、澳洲人,如果真的是要討論全球化視點,希望老師不要忽略這些國籍的社員。 每天每天,我都在努力適應日本職場與企業文化,讚賞其制度的優點,但我也很努力以一個台灣人的角度提出各種質疑和比較,細看結構中不合理之處。同時也告誡自己:成為他鄉人並不是我來到異國工作的目的。這是一種美好的學習過程,我也是為了享受這段旅程而決定開始在這裡的生活。每當我的同事們接受或開始討論我這個外國人提出的意見時,我就覺得這份掙扎是值得的。只是想當然爾,遵守規則與保持反思(又或者說,成為日本員工與提醒自己身為台灣人)這兩件事之間的平衡,成了我最覺疲憊之處。文化衝擊對我而言的定義,大概就是如此。

20140501滿月

圖片
2014/05/02@江ノ島 五月的開始,意味著進入職場的第一個月終於結束了。 經歷了全體訓練、部門分發、部門訓練、搬家、佈置新家,生產和再生產活動交互進行,比想像中要忙碌得多。同時,要學的要做的有好多好多。回到家總是癱在床上偷個十分鐘的閒,接著整理房間,在以往沒想像過的時間吃晚餐,準備隔天的業務,就又是就寢時間了。 每天忙著適應各種語言障礙和文化衝擊雖然累,然而整體而言,我在這裡的際遇卻是十分幸運的。 首先,公司整體訓練(不分職別的共通研修)被分到了21班中唯一的英文授課班,成員都是海外大學畢業生,有日本人也有像我一樣的外國人,各自的背景都很有趣,有工程師也有營業、企劃職。因為在海外的生活經歷,大家的思考方式比較彈性,讓我在正式進入公司的全日文、全日式思考環境之前有了適應的緩衝期,也交到幾位談得來的夥伴。 第二件備感幸運的事是,公司在數月前,分發單位面談中聽了我想進HR的理由,竟也真的讓我如願以償進入加入總部的人事招募企劃部門。每天在會議中聽到許多日本人事制度在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衝擊與問題點,以及如何試圖解決現況的腦力激盪,彷彿回到學校一般,每天都是組織社會學的講習,十分精彩。雖然我只是個第一個月的新人,日文也不夠拿手,在會議中發言也從來沒被斥責,反而還被鼓勵多多提供意見。上下關係當然還是有的,尤其是日常應對上(不可以說「嗯」而要說「是」;不論認識或同部門與否,要充滿朝氣向前輩打招呼;進出電梯和門口的順序等等),不難感受到一些儀式性的影子還存在組織中。不過幸好,實際在會議或各種提案上,還是很容易發言的氣氛。 另外就是,受訓結束後,每個新人都有負責一對一教導業務的前輩,依公司有不同的稱呼,我們的稱作「Elder制度」。我的elder在這間公司待了六年,在指導業務時從不吝嗇給人誇獎,非常體諒後輩。常說「就算講的不對,就當是多說多錯多學習。」業務說明時,除了主要企劃之外,前輩提到偶爾我們也要幫忙接聽來自應徵者和人力仲介公司的電話。elder看見我坐在電話前緊張的模樣,對我說:「妳的日文能力在會話上雖然沒問題,但在電話應對上,因為擔心對外的用字遣詞,一定覺得很難吧。」於是每天特別撥出三十分鐘陪我練習,讓我能跟上其他人,在其他時間專心做自己的報告。 至於我的同期,不論同部門與否,都時常關心我這個外國人在工作上,是否有遇到任何語言和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