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7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 12月 07, 2013 今日も夕焼けをバックに走ってきましたよ。 途中に大きい鳥居があったと思いましたが、ただの橋柱でした。 何で赤色に塗りましたかな。笑 ※ 假日的河濱公園總是會有很青春浪漫的場景,夕陽、棒球隊、情侶協力車。 幸好慢跑是只有一個人也不突兀的運動。 路上看到長得好像鳥居的橋柱。是我想像力太豐富了嗎哈哈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原本生平無大志:日本求職 - 2月 21, 2014 決定在日本就業,正好是一年前的二月。 碩士班的最後一年,從指導教授聽說了東京大學博士班的獎學金申請計畫,對海外進修的機會雖然心動,但也猶豫自己是否應該在台灣就業。日本朋友聽了之後,一句「既然有考慮來日本的話,有沒有想過在日本就業呢?」讓我開始考慮找國外工作的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找工作之前,先找到自己 - 5月 28, 2019 本文同步刊登於商周.COM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5918&type=Blog 從畢業後以一個新鮮人的身分來日本找工作,到在企業的人事擔任應屆畢業生招聘專員,再到企劃部門擔任海外專案管理,如果問我這幾年時間裡學到了什麼,我會說最重要的是學到了理解自己的限制,以及如何與自己自處。 日本的新鮮人就業方式 日本企業的招聘方式,大致分為針對應屆畢業生「新卒採用」以及針對有工作經驗的轉職者「中途採用」:一般而言,前者是在各大企業在同一時期募集大批新鮮人進公司,在應徵條件中僅指定最高學歷而不細分專攻科系,有一律指定的薪資金額和公司福利,但很少會事前公開進公司後的職位,採受訓結束後統一分發的形式,是以長期培養人才的方式補充公司勞動力。後者則是比較接近台灣人能夠想像的:公告職缺內容,指定應徵者條件經歷,進公司的時期和薪資也是由應試者個人和部門協調而定。 閱讀完整內容
能說的話,想說的話 - 12月 19, 2024 看到最近網路上在針對台語文字以及台語羅馬字拼音的討論,想起在輕井澤主持過的,一場香港新人的婚禮。 為了讓遠道而來的香港賓客們更能享受日本婚宴的流程,粵語詞彙量僅止於下一站天后還有海闊天空兩首歌的我,找到一樣是在日本生活的香港老師學了幾句。 賓客知道我可能聽得懂一點點,於是在沒有主持流程的用餐時間,有一對帶幼兒出席爸媽直接找到我用粵語說:可不可以幫我們要一點熱水,想幫寶寶泡奶粉。 我當下很神奇地聽懂了,但問他們要幾毫升、熱水要多熱的時候,我只能用華語,他們聽懂了之後再以粵語回答。最後我再為他們翻譯成日語給飯店服務人員聽。 這對我自己來說是個奇妙又熟悉的體驗。 小時候我的台語很差,跟阿公聊天的時候都會被笑,但他還是堅持用台語跟我說話,我再用很破的台語加華語回他。 後來上國中,訓導主任找到校內為數不多的會講一點點台語/客語的學生們,趕鴨子上架去參加演講比賽(當時應該是叫「鄉土語文比賽」)。 因為這樣的理由我才開始認真和媽媽學講台語。 演講稿也是媽媽幫忙寫的,台語文字不普及,所以很大程度還是寫成華語,再靠口語指導來輔助。 時間回到現在,我在和香港老師學廣東話的時候,她說作為母語者小時候是沒有學拼音的,但身為學習者,為了記住發音,我還是得以拼音做輔助做筆記。 她會再幫我翻譯成廣東話的文字,這樣之後我就可以用線上發音器去查詢複習。 這兩段體驗,都讓我感受到文字和發音符號的確立真的很重要。 偶爾媽媽會說我現在台語怎麼這不「輾轉」。 但我覺得,不是語言能力變差,而是隨著長大,我想用這些語言說的話變多了,感受到了限制。 而要是沒有這些文字系統的支持,想說的話,就僅止於小範圍的口耳相傳。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