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1集體主義,外人,小確幸

結束了五月最後一天,才發現進公司已經兩個月了。終於我也成了在早晨尖峰時段擁擠電車中旁若無人地滑手機(實則觀察周遭趁隙搶奪座位)、中午抱著便當開會、晚上加班後在歸途的電車上睡的不省人事的日本上班族。


#

這週剛完成的其中一項業務,是和同部門的其他三位同期一起回顧公司的招聘和面試流程,最後在會上發表提出改善方案。儘管其中一位同期是不同職種,而我當初應徵的管道也和其他日本學生不同,大家對彼此的面試流程一無所知,我們四人還是被綁在一起作這份報告。

這種場面充斥在工作環境中,透過這種齊頭式的一視同仁,成員的個體性很容易逐漸被消除。剛開始為了適應,除了眼前的業務和新環境,無暇考慮這麼多。上班遵照體制行動,下班後在各種聚會中觀察潛規則。當我突然回過神來,集體主義下的所有成文與不成文的規範已經深深烙印在每天的作息中。

當然,我並非在眉頭皺也不皺的情況下接受這一切的。只是當你面對的是一個看不見實體的社會氛圍時,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察顏觀色。接受一連串的規訓後,個人的私生活也就這麼消失了,所有辦公室以外的活動,都是為了辦公室內的業務儲備精力;所有的個人目標,都是組織目標的一部份。

開始可以明白所謂小確幸的概念,也就只是在一連串的不得不妥協的無奈現實中,那得以喘一口氣的中場休息而已。然而我常常會忘記,這得以喘息的(中午的便當,偷空在洗手間發呆的一分鐘,下午的一塊零食,回到家甩開高跟鞋在床上躺平的)那一瞬間,並不是我每天費盡心力工作追求的目的。中場休息,就只是休息。小確幸或許是提供我反問自己的時間:我想要做什麼?為什麼我在這裡?確定自己沒有迷失方向之後,再投入一連串業務的激流中。

我微不足道的抵抗,首先是讓大家認清我身為台灣人這件事。在這裡區別我群和他群的首條界線之上,我是外人,是外國人。對有些人來說,分類到此即止,並不怎麼細分我是外國的哪裡。儘管他們在理智上知道我來自台灣,情感上...總之我「不是本國人就對了」。因此剛開始我會被問說「(日本)國外的情形如何呢?」甚至在寫報告時,提到海外的部份差點全都要交給我寫。在我一次次地強調之下,終於獲得大家首肯,讓我在報告中負責做日/台比較,而非日/外比較。

這並不是說我拒絕搜集其他國家的文獻做更進一步的分析報告,而是我希望能夠讓大家(又或者其實是讓自己)有多一點時間,好好認清外國員工在這個工作環境的存在和定位。同時,我想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我來自的地方,即便起初只是讓他們多唸誦幾次「台灣」這個地名。然後我能以一個外人,更甚者,以一個台灣人的身份,在這裡站穩腳步抬頭挺胸繼續往前邁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本生平無大志:日本求職

20170206_一石二鳥還是PPAP?日本政府擴大內需與勞動改革的新方針「超值星期五」

外人觀察誌:所謂文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