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到東京的第一週就這樣結束了。

和我同時入國的新社員還有一個美國人和一個印度人,在代辦公司的陪同下,跑了區公所登記地址拿了戶籍謄本,到銀行辦了戶頭,也和租屋仲介見了面。聽說了公司為我們訂了一個月的酒店式公寓,還補助初期簽約金以及每月租金,在找房子方面暫時沒有經濟拮据的問題,大大鬆了一口氣。

解決了住的問題之後,為了四月的入社典禮,開始到處張羅工作用的行頭。



還是學生的時候幾乎沒有需要穿正裝的場合,對材質、設計和行情都沒有研究。當我嫌裙子和外套太鬆時,店員一邊裁量修改範圍一邊解釋:現在還是有不少女性是希望選擇看不出身材曲線的套裝。雖說由個人選擇的服裝可以看出個性,但套裝卻分類著個人的身份:學生多選全黑套裝、新人的話可以帶點低調的條紋,老鳥才有各種特別的設計款。到了其他店家找尋合適的公事包和皮鞋,一眼望去,新人理所當然也幾乎只有全黑的選擇。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死板遵守這套潛規則,但身在這個普遍不鼓勵標新立異的國家,最後還是選擇了「安全」的款式準備參加入社式。

因為春天是日本學生開始找工作的季節,到了店裡見到不少來買面試服的學生。日本學生的「就活服」(找工作相關面試活動被稱做「就職活動」,簡稱「就活」)像是制服一樣,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種,不但是全黑,而且女生的套裝通常做得很寬鬆,如店員說的看不出身材,也不用說看出什麼個性了。我在試穿間換上換下進進出出,一邊選著一套套的行頭,不時觀察試衣間外媽媽們安靜地坐著等待換裝的女兒、和同性友人一起笑鬧討論的男學生,湧起一股奇妙的感覺:自己似乎也透過跑入國流程、辦銀行戶頭、採買套裝、皮鞋、公事包,進行一套轉為社會人的過渡儀式。


初次見面,來自美國和印度的兩位同期都是十分有趣的人,和兩位同期相處的過程,聊了各自的背景讓我開了不少眼界。我們和其他在日留學的外國同事稍有不同的是:我們是在各自的國家拿到學位才到日本工作,比起其他人,可能要花更多時間適應這裡的日子。

前幾天晚上,人不舒服,和同期說我打算不吃晚餐待在自己房間裡休息。結果過了一個小時,門鈴響了,兩位朋友帶回晚餐說「我們還是三個人一起吃吧」。一邊吃飯,印度人一邊說:「接下來的日子,我們要學習適應日本人的生活,但我們並不需要成為日本人。」"Be yourself."

美國人也說:「我們之後應該都會遇到各自的新朋友以及各自的難處,但如果你們願意,我們三個可以一直當彼此的後盾。」"I promise you guys I will back you up."

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但對於日本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我們有同樣的讚許之處,以及同樣的,也有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之處。深深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在公司交到和自己相同處境的朋友,在這裡多少會有無法拜託日本朋友幫忙的問題,這時能多了兩位同樣來自異地的同伴分享,讓我頓時安心不少。

在東京的第一週,我很幸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本生平無大志:日本求職

20170206_一石二鳥還是PPAP?日本政府擴大內需與勞動改革的新方針「超值星期五」

外人觀察誌:所謂文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