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防疫:謠言的力量

謠言的力量有多大?

將近半世紀以前,三個日本高中女生的對話,因為非本意的以訛傳訛演變為一間銀行的擠兌潮,成為「豐川信用金庫事件」。

簡單來說,有三位學生之間回家路上閒聊時,甲同學要進信用金庫工作,乙同學問說「跟大銀行比起來,信用金庫未來不是滿不穩定的嗎?」

結果丙同學回家問媽媽「聽說信用金庫之後很危險,是真的嗎?」然後媽媽問親戚,親戚再問朋友,傳到無線電電友和計程車司機耳裡,最後造成5000人慌慌張張前往銀行提款。

後來媒體分析,當時會造成恐慌的社會背景是:數年前曾有其他鄰近銀行宣布倒閉,導致儲戶無法領取現金的真實事件。而同年又有石油危機下的衛生紙囤貨情形(是的,日本的衛生紙之亂早在1973年就發生過了)。

儘管當時已通過預金保險法保護儲戶的存款,但鮮為人知。於是在當時難以求證謠言的情況下,社區、親戚、無線電等等人際網絡內的回聲效果(從不同人聽到類似的推測)加強了謠言的散播與可信性。

**

當謠言跑得比真相快時,澄清謠言要比散播謠言下更多工夫。

最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唐鳳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曾提到,發現假消息之後政府會在一小時之內採取以幽默方式(迷因)澄清訊息。

當人們看到之後覺得有趣,才能讓人們做出有利於公益的行為(例如自願轉貼)。

除了蘇貞昌院長最近上日本午間綜合節目的「咱只有一粒卡臣」之外,去年一系列(雖然不是用以澄清謠言而是作為政令宣導的)防範非洲豬瘟的宣導圖,我覺得都是很成功的例子。(海巡署的檢疫犬對聯「你有沒有帶肉肉,紅包一次二十萬」我到現在還記得哈)

記得曾經讀過某篇臉書上有關大腦記憶的文章提到,錯誤的資訊在轉化成長期記憶之後,就算再接收到正確資訊也很難更正。
以梗圖澄清的方式,除了可愛親民之外,透過鄉民們自發性的轉貼分享,又可以起到回聲室效果,重新強化正確的記憶,真的是滿厲害的作法。

也許謠言的力量有多大,真相的力量也可以一樣大。

**

當然,面對龐大的資訊量,引用前培養求證的精神我覺得還是更重要的,特別是我個人發現自己過了30歲之後,記憶有越來越多誤植的現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本生平無大志:日本求職

20170206_一石二鳥還是PPAP?日本政府擴大內需與勞動改革的新方針「超值星期五」

外人觀察誌:所謂文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