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Mar4 趁著結婚一週年來整理一下:有關台日結婚文化

登記結婚,已是去年二月底的事情了。

由於在那之前已經同居好一陣子,登記後生活型態沒有太大的變化,一直到日台兩場婚宴之前,我們夫妻倆都很沒有真實感。十月的日本婚宴前幾天,我還問老公說:如果當天新娘沒有眼淚,是不是顯得很無情啊?

(事實證明我根本就是多想了,朗讀給父母的一封信時我根本泣不成聲...。)

在辦理兩地婚禮時,老公和婆婆有很多的意見衝突。在風格上,老公想要活潑輕鬆不拘謹,婆婆想要經典大方不失禮,雙方家人身在不同國家,事前溝通下了很多工夫,讓我們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不過在和兩地婚企討論時,發現很多習慣上的差異非常有趣。偶爾也會被朋友問到,決定由個人經驗和一些指南網站的統計來介紹一下。



先說明一下我們的情形:兩地都沒有訂婚迎娶儀式,參加人數兩場大約都是100人,以下提到金額的部分僅討論婚宴,不包含婚紗照、戒指、蜜月等。

日本人也會拍婚紗照嗎?
日本其實也有事前拍婚紗(前撮り)的文化,但和台灣不同是,目前還是有約六成的人選擇在攝影棚拍照留念;就算是選擇外拍時,有過半的人也只是在婚宴場地附近取景。另外,如果像我們一樣是選擇有附設攝影棚的飯店,也可以選擇婚宴當天換裝時棚拍。因為老公喜歡台灣活潑的外拍風格,我們也沒有特別想要穿和服,於是事前的婚紗攝影就只有找台灣的婚紗店。

日本究竟有沒有聘金文化?
婆婆說,日本文化裡最接近的概念應該是「結納金」,新郎家拿出結納金,新娘家則出結納回禮(結納返し),在雙方家庭結下婚約的儀式上交換。當然,在現代有很多人是以禮品代替金錢,金額多寡也因人而異。日本的婚禮指南網站提到,有六成的受訪者的結納金額為100萬日幣,沒有參雜零碎數目,被認為是好看的金額。

婚宴上的流程與餘興風格
結婚宴在日本稱為披露宴(即向眾人公開結婚消息之宴),參加者一律正裝,氛圍大多較為正式端莊。新人兩人坐在最前方墊高的主桌,面對會場裡所有賓客。接待皆為友人,家人很少在典禮上出頭,位置也是坐在最遠的角落,象徵著從遠方默默關注祝福新人。
新人坐在前方的主桌(或者可以說舞台?),面對所有賓客
乾杯由貴賓進行而非主婚人,致詞也以公司長官、雙方友人為多。當然也會穿插新人介紹影片,也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有切蛋糕和互相餵第一口(first bite)的文化。只是餘興節目的主旨傾向為朋友獻給新人的祝福,台灣則傾向由新人準備節目來以娛樂賓客。

我們的first bite,並不怎麼美麗哈哈

流程的最後,會由新娘朗讀給父母的一封信,接著由新人餽贈象徵感恩的紀念品給雙方父母。雖然一直默默心想:「為什麼只有新娘寫信給爸媽呢?難不成是源自婚後即為夫家人這種想法?」讓我起初有一些抗拒。但是難得有機會感謝從台灣飛來參加的爸媽,當天我還是寫了一封信,用中文朗讀,同時準備了日文字幕投影。

在日本,還有所謂的「二次會」,即為披露宴後的雞尾酒派對,與會者多為年紀相仿的朋友,會上有猜謎遊戲或抽獎。因為沒有固定座位,新人與賓客的互動也較多。

當然,最近也出現了各種新趨勢:只邀請近親舉辦披露宴、或只舉辦二次會的新人當然也有,或是因為覺得安排賓客名單或是欠人情債太麻煩,最近在海外舉行婚禮的新人也增加了。同時還有一種「1.5次會」,意即介於結合披露宴和二次會一起舉行,講求不過於僵硬的風格(也許台灣的喜酒就是比較接近這種「1.5次會」的氣氛吧)。

對於紅包金額的看法
披露宴的紅包稱為御祝儀(ごしゅうぎ)。一般參加者的行情是單人3萬日幣,結伴參加者以兩人5萬日幣為多,公司部長等級的長官大概一人5萬。單數象徵著夫婦結為一體難以分割,與台灣象徵雙雙對對的偶數有所不同。二次會則是僅收入場費,以7,000~8,000日幣為多。

當然,上述也有地域性的差異,例如我們就有聽說北海道的披露宴並非祝儀,而是入場費制。

婚宴整體金額和參加人數
以婚宴的參加人數來說,在日本以70~80人為主,到飯店或是婚宴會館時,婚企大約都會以70人先報第一次價格。另一方面,準備台灣婚宴時,則發現還是20桌(≒200人)以上的場地居多。
再說報價方式,日本因為是套餐制,以人頭計價;台灣則是以桌計價,每桌最多可坐十人。因此在整理賓客座位時,台灣要盡量安排接近十人的團體坐一桌,硬是多花了一些時間討論。

我們是選了法式套餐


雖然乍看之下一場日本婚宴下來可收到台灣的好幾倍的紅包金額,但根據網站統計,日本東京一帶平均婚宴金額為390萬日幣(以最近的匯率來說約為100萬台幣),個人經驗日本一場婚宴下來結果也需要台灣四倍左右的花費,原來婚禮經濟模式都是一樣的(笑)

喜餅和紀念品
在台灣,只有女方親友有喜餅。日本則是參加者一人/一家有一組伴手禮,稱為「引出物」。最近的主流是以一本型錄加上一份小點心(又稱「引出菓子」,最常看到年輪蛋糕),可在會後自行以回函明信片選擇想要的禮物。
因此,賓客總共會收到引出物、引出菓子、還有送客時的小禮物(我們是選用老公朋友家在神奈川縣的茶園出產的茶葉),三樣,也是單數。

順便一提,前面說到新人送紀念品給雙方父母這個環節,日本婚企向我們提案說,最近流行由一塊木板做成三個時鐘,兩個分贈雙方父母,一個放在新人家,三鐘木紋相連,象徵兩家結為一家。雖然婚企是好意,我只能淡淡地回說,台灣文化不能送鐘...XD 但獻花給爸媽又不方便帶回台灣,於是我自己畫了肖像畫送給兩邊家人。

一方面為了增加紀念意義,也為了省錢,自己動手畫了雙方父母的漫畫肖像。
日本婚企提案的「三連時鐘」



為了要理解以及被理解這種種差異,在這兩場婚宴前雖然經歷了無數次的論戰,但也算是平安結束。沒有弄出家庭革命,真的是要感謝雙方父母的開明,以及老公阿貴的彈性和理性,可喜可賀。

最後,順便來回答一下最常被問到的前三名問題:

1. 你現在改什麼姓?
我喜歡我的姓名,所以還是原本的姓氏。
日本法律規定,雙方皆為日本國籍時必須改為同一方姓氏;但其中一方為外國籍的情況下,基本上是夫婦分別保有姓氏,如果想要改為夫姓/婦姓,申請即可。

2. 你有日本國籍/永住權了嗎?
都沒有~。我目前還是以工作簽證待在日本;雖然也可以選擇換成配偶簽證,但是有效期限其實並沒有比工作簽證長,也是一樣要固定更新。
要申請永住權,不論是工作或是結婚都一樣需要經過一定時間,也有一些詳細規定。

3. 你會一直待在日本嗎?
在來工作之前我本來只打算待兩年,想不到馬上就要進入第五年了。但是以後的事情真的說不準,我其實還是很想回台灣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原本生平無大志:日本求職

20170206_一石二鳥還是PPAP?日本政府擴大內需與勞動改革的新方針「超值星期五」

外人觀察誌:所謂文化衝擊